“井氏咽炎疗法”是滕州市井氏“宝润堂”中医世家研创传承的中医药传统技艺。主要特征是:选用纯正上品中草药材研磨粉剂,配伍组方,外灸内敷疗法对症用药,辨证治疗各类急慢性咽炎、喉炎、喉痹、咽喉炎、咽峡炎、梅核气、扁桃体炎、食道炎、浅表性胃炎、口腔溃疡、乳鹅疮、鹅口疮等常见性、多发性、疑难性咽喉口腔疾病,其较高的治愈率经口碑相传,已成鲁南中医药界的一枝奇葩。
“井氏咽炎疗法”研创发源地为滕州市张汪镇前寨子村,原名前圩子村,形成于明朝中后期。属地有春秋时期的薛国古城遗址,历史名人毛遂、孟尝君文化遗址见证了其人杰地灵的悠久历史文化。清初定居于此的井氏家族,先祖梅宗公创立井氏中医,悬壶济世造福乡梓,迄今已传10代,史近200年。《井氏族谱》记载:井氏中医第五代传人井建寅精研遗存古籍医书从而精兴岐黄善术;第六代传承人井廷诤行医救死扶伤之余不忘大义,带领宗族村民修筑寨墙炮楼,抵御东部山区匪患,保村民安居乐业,前圩子村因此更名前寨子村。新中国成立前,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,于1929年下令取缔中医,传统中医药疗法遭受重创。中医界有志之士纷纷据理力争,保护国粹。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、施今墨、萧龙友、汪逢春联合医界名流亲赴南京请愿抗争。电视剧《老中医》中陈宝国饰演的老中医翁泉海便是其中一位。井氏中医第七代传人井宝润也积极响应,参与了护医行动,并身体力行,将井氏中医定名“宝润堂”。
第八代传承人井传元承父志熟读医典乐善好施接济贫苦,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,主持了“宝润堂”的公私合营,并入合作社坐堂问诊。1960年9月20日,井传元被政府举荐到山东北坛医院进修学习,学成归乡后,潜心整理研究中华古典医籍和井氏祖传验方医技,研创了新一代灸药"硫麝艾灸药疗法",其中“井氏咽炎疗法”独具一格而传承至今。此后,井传元1996年受中央卫生组织邀请赴京参与研讨交流中医药治疗咽疾的经验。第九代传人井克义2015年受邀参加中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、中国传统医药生产制作技艺专题会, 2016年参加“滕州市第二届家风家教文化节”“第三届孝文化节”荣获多个专业奖项;第十代传承人井恩2017年参加京城四大名医之孔伯华传承班学习,先后师从中医科学院主任杨威、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生导师徐世杰等,2019年5月受聘为“中国民间中医研究委员会” 民间中医委员。2017年,“井氏宝润堂”商标经中国商标总局注册,“井氏宝润堂喉科”2018年被《山东省民间中医资源普查名录》收录。
“井氏咽炎疗法”以纯正中药外灸内敷之技艺专科治疗各类咽喉系统炎症疾患,是推陈出新、传承创新的成果。灸疗之法,源自中医药古籍《黄帝内经.灵枢》、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、《扁鹊心书》《左传》《孟子.离娄.桀纣章》中的相关记载,渊源距今四千年以上。经井氏中医世家历代医者的潜心实践,将各类中草药精选炮制、配伍组方、对症下药、辨证施治,自成体系。此间,针对用药方式的优劣筛选,变外敷内服为外灸内敷。外灸法,是将科学配伍的中草药制成灸绒,对疾患部位外部灸疗;内敷法,是将药材制成粉剂,直接吹入口腔咽喉炎症部位。外灸内敷,药物直达病灶,患者免除了患者特别是婴幼儿吞药之苦,药效事半功倍。外灸内敷辅之以拔毒膏、触发膏药物组合运用和特殊病灶物理灼烙法,治愈率高达95%以上,一般病情患者只需一次即可治愈。
“井氏咽炎疗法”精髓源于古典经方医籍,创传于井氏世家,体现了中医药"简、便、廉、验、效"的优势,打破了咽喉咽炎不可治愈的僵局,为中医药根治慢性顽固性疾病的研究、传承与利用,提供了重要的史学价值、学术价值以及临床应用价值。
“井氏咽炎疗法”具有传统优势与诊疗特色,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。但因技艺受家族直系传承模式的制约,发展速度、规模与普及程度不尽人意。目前尽在前寨子村、滕州市区和台儿庄区有诊疗服务点,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。申报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,促进保护、传承和发展,实属必要,势在必行。